龚群:教师职业是我终生的喜爱
“教师应为学生着想”
在一次罗尔斯政治哲学课上,当讲到罗尔斯的建构主义时,有个学生提问:“要罗尔斯,还是要海耶克?”这让龚群关注起当代两位重要思想家理论趋向的不同和问题所在。他对于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重视,不仅帮助学生在学术上有了很大提高,更激发了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能力,很多学生称赞他“有一种魔力催人读书思考”。
在龚群看来,学生是主体,而作为教师,只有从学生出发,为学生作想,才有其存在的价值。
讲课时,龚群最关注的是怎样才能使学生得到提高或有所收获。他认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,对学生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一环。对于学生的问题,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下,他都尽力给予回答。同时,他把学生的提问作为激发自己的动力,通过与学生的互动,自己也得到了提高。
对于教授,学校并没有要求每天坐班,但不论春夏秋冬,只要在京,龚群就坚持来到教授工作室。他的办公室每天都向学生开放,只要有问题,随时可以进来。
他的办公室摆满了书架,书架上和书桌上满是图书,“这是我从事教学与科研的阵地。如果我不来学校,学生有问题就会得不到及时解答。再说,这里很安静,是埋头研究与写作的好地方。”
“人类的生活之树长青”
《西方伦理思想史》是伦理学学科的主干课程,华体会现金 是全国最早开设这一课程的高校之一。经过龚群和教学团队多年的实践与改革,这门课程评为北京市级精品课程。
在这个课堂上,不仅采用了国际一流的教材,还有读原著、讨论会、课程作业、网络教学等各个环节。“这样一来,使得我们对伦理学的兴趣大大提高。”学生说,高质量的课程受益莫大。
“哲学是对于这个世界的最一般性的认知与把握,包括了对人生的基本看法。自古希腊以来,伦理学就是哲学的最基本部分。伦理学要回答的问题就是‘我应当做什么?我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在哪里?’”龚群认为,从事哲学尤其是伦理学教学与研究,就是要力图回答这些根本问题。
“这些问题当然不可能有最终的答案,如果有了,那我们的研究也就终止了。这是因为,人类的生活之树常青,社会实践永远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提出这样的问题,因此,答案永远是开放性的。不过,对于这些问题的基本探讨,使我们能够确立一些考察这样问题的基本点和基本视域,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。”龚群对于自己从事的学科保持着热情和专注。
言师
“龚老师的教学总是充满激情。”
“他总是能将最深奥的哲学知识以最生动的形象传达给我们,令我们对哲学殿堂更充满向往。”
“课堂效率高,内容充实有趣,重点难点突出。老师还十分重视与我们的交流,课堂气氛活跃,人人参与其中。”
(来源:华体会现金 新闻网)
[1] [2]